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按照“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”的要求,精心組織實施,有力有序推進,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認真踐行“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在用好紅色資源、傳承紅色基因、培育時代新人上取得良好效果。
自編自導自演紅色歌劇《鄧恩銘》
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積極貫徹落實全國、全省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,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,深挖本地紅色文化資源,根據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、無產階級革命家鄧恩銘生平故事自編自導自演大型紅色題材歌劇《鄧恩銘》,用藝術講紅色文化,緬懷革命先烈,融政治性、思想性與藝術性于一體,以喜聞樂見的方式,開展有聲有色、用心用情的黨史學習教育,讓廣大黨員師生在藝術黨課中接受精神洗禮,感受信仰力量?!包h課+歌劇”藝術黨課是學習黨史、感悟黨史的一種創新方式,也是黔南師院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。
歌劇《鄧恩銘》演出現場
歌劇《鄧恩銘》作為黔南師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探索,是深入挖掘黔南紅色文化資源、打造紅色教育黔南品牌的重要成果,更是黨史學習教育中優秀的紅色資源和紅色題材。全劇分為三幕七場,分別選取了鄧恩銘遠離家鄉赴山東學習、在山東積極開展學生運動、參加中共一大、領導紗廠罷工、不幸入獄并英勇就義等片段,整體反映了不同時期鄧恩銘的成長及革命歷程。
歌劇從2017年6月開始籌備,曾在2017年先后在都勻、貴陽進行6場公演;2018年入選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,在貴陽孔學堂進行展演,并進行全國同步在線直播,當日網絡點擊量達12.79萬人次;2021年面向學校和社會及企事業單位進行了4場公演,同年入選貴州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廳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黨史學習教育宣傳活動之“100場紅色劇目進校園”展演,于2021年6月10日在貴州教育發布微信公眾號、動靜APP、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等平臺進行線上展播,網絡點播量超過25萬人次。到目前為止,歌劇共進行12場次線上線下巡演,超過39萬人次進行觀看,引起強烈社會反響。
同時,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以歌劇《鄧恩銘》的創作及演出為契點,進一步挖掘傳承貴州紅色文化資源,深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與實踐,分別于2017年、2019年進行了主題學術研討,充分探討了歌劇的教育價值、文化價值與政治價值,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,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實踐探索提供了借鑒。
在校內建成五星黨建思政廣場
五星廣場是集“黨史黨規、思政教學、時代英模、入黨宣誓、文化景觀”五大功能為一體的思政黨建主題廣場,是全國高校第一個“思政黨建主題廣場”,兼具了政治性、時代性、教育性。自投入使用以來,是學院組織師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,是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深入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,已開展校內外黨史學習教育各種活動、主題教育、新黨員入黨宣誓和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、專題黨課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現場教學等活動上百場,覆蓋人數10多萬,并逐漸成為全省各級各部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場所,影響力及社會功能逐年提升。
黨員在五星廣場宣誓
就近就便深挖本地紅色資源
學院就近就便深挖本地紅色資源,以支部為單位,組織師生就近到三線博物館、甕安猴場會議紀念館、遵義茍壩會議會址等地開展“繼承先烈志、共鑄中華魂”、“緬懷先烈、砥礪前行”等主題黨日活動,“學黨史、強信念、跟黨走”主題團日活動及“憶三線,學黨史,創智慧黔南”主題科技宣傳周活動,積極開展紅色研學和實踐教學活動,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不移感黨恩、聽黨話、跟黨走,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熱情,從本地豐富的紅色文化中感悟黨的百年奮斗歷程,汲取磅礴奮進力量。
(來源:云黔南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