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云黔南網訊 春節將至,臘味飄香。在福泉古城江林食府臘肉加工基地,福泉刨湯臘肉非遺傳承人蒲江林正忙著趕制專屬于福泉味道的臘肉,趁著年前發往各地,供應春節市場。
用香料將生肉涂抹均勻
用大缸腌制生肉
“我們都是精選五花肉和豬后腿肉為原材料,先用高度白酒把肉涂抹均勻,再用適量的鹽、花椒、木姜子抹勻?!逼呀指嬖V記者,福泉的刨湯臘肉選用本地茶葉用小火炒干搗碎抹在豬肉表面,然后放少許甘草及生姜,放入大缸內腌制8天,后用大蒜水浸洗,懸掛滴干,在用青杠柴薰烤,45℃左右的溫度烘烤15天,臘肉就制作完成了,這也形成了獨特的福泉味道。
薰烤臘肉
雖然工藝繁瑣,但經過這樣熏制后上桌的臘肉往往外皮色澤金黃、油亮剔透。上鍋一蒸,肉質更加晶瑩剔透、色澤鮮艷、香氣逼人?!芭R近過年這幾天,每天都要賣出300多斤臘肉香腸,從入冬以來,我們已經銷售了一萬二千多斤,產值達80多萬元?!闭f起自家的口碑和銷路,蒲江林自信滿滿。
蒲江林展示熏烤好的臘肉香腸
美味可口的臘肉拼盤
大銷量就要有強大的生豬供應,刨湯臘肉與福泉仙橋鄉、道坪鎮90多戶農戶簽訂生豬收購協議,村民用熟食喂養,公司保底收購,每年向當地群眾購買生豬400余頭,有效助力當地群眾增收致富。
刨湯臘肉品牌的各種產品
年愈近,味更濃。臘味作為家鄉味覺記憶里厚重的一味,不但是一種美食傳承,更是一種鄉愁眷戀。蒲江林介紹,刨湯臘肉已于去年成功申報并列入了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,組建了刨湯文化研究會,下一步將加強刨湯文化研究,舉辦刨湯文化節,推動其與民俗活動深度融合,努力爭取將“刨湯文化”提煉打造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品牌,助力鄉村振興。